为推进教师队伍国际化建设、提升课堂教学动力,9月19日下午,我校在7号楼308教室成功举办了秋季学期首场国际化师资培训。本次培训特邀美籍教师Saloam担任主讲,以“学习驱动力”(Motivation: Fuel for Learning)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各学院的教师踊跃参与。

图一
Saloam老师以轻松生动的授课方式,结合教育心理学前沿理论,系统阐释了“动机”在教学中的核心作用。她从“何为学习动机”这一问题出发,依次介绍了SMART目标原则、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及自我效能理论(Self-Efficacy Theory),并通过视频案例和互动环节,形象展示如何通过增强学生的自主感、能力感和归属感,有效激发其内在学习动力。

图二
在实践分享环节,Saloam重点解析了“强化动力,减少阻力”的教学策略,强调教师应设计适度挑战、贴近现实的任务,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和兴趣,同时避免制造课堂“摩擦”,如过度监控、负面评价等。她还鼓励教师自我反思,注重构建心理安全、目标明确的教学氛围。

图三
整场培训内容详实、互动热烈,获得参会教师一致好评。此次培训为我校国际化师资发展系列活动的首讲,后续还将推出更多主题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的跨文化教学能力,助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教师感悟:
参加此次国际化培训,关于“motivation”的讲解让我深受触动,也颠覆了我以往的认知。原来动力并非单一结果,而是需情境、目标、自我效能感与结果相互联动的完整过程,这一观点为我的教学打开了新思路。老师提到“没有差学生,只有没找到动力的学生”,这句话直击内心。通过设置 SMART 目标,通过内在和外在的激励方式,帮学生实现目标,积累效能感,且聚焦努力、认真等可改变的特质给予肯定,这些方法都极具实操性。以往我可能更关注学生的成绩,本次培训结束以后我有了新的思考,点燃学生内心的驱动力,比单纯追求分数更重要。未来我会试着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课堂中,帮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动力。
——淬炼·国际商学院 裴珊
参加我校四期国际化师资培训,SALOAM老师的课程让我对国际化教学与人才培养有了更深认知。从第一期 “互动教学法” 的信息差、观点差实操设计,到第二期 记忆机制” 的脑科学理论,再到第三期 “六种学习策略” 的元认知与成长心态培养,直至第四期 “学习驱动力” 的动机激发方法,每一期都紧扣教学核心,为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提供了国际化思路。
作为淬炼商学院行政主管,我深知这正是学校推进国际化战略、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关键举措。这些理论与实操方法,既能助力商科教师优化课堂,更能为学院培养具备全球视野的商科人才提供支撑。未来,我将把所学融入日常服务工作,协助学院落实培训成果,推动国际化教学理念落地,为学校国际化战略推进与商科教育质量提升贡献力量。
——淬炼·国际商学院 李维佳
撰稿:杨姗姗
摄影:教师发展中心
责任编辑:尚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