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游学的第五日,晋中信息学院的32名师生踏着明媚的晨光开展了自我组织与时间管理的课程学习,下午游学团前往克虏伯庄园感受自然与历史的交融,又在埃森Werden的citywalk中,不经意间触碰时光留下的印记。
热论自我组织与时间管理:解锁高效成长密码
晨曦初绽,游学团师生怀揣着对新知的热切向往,步履轻快地穿过光影交错的街道,向着FOM大学进发,一场关于自我组织与时间管理的跨国知识盛宴,正静待他们开启探索的篇章。

图一

图二
课堂上师生以“什么是自我组织?时间管理又该如何定义?”展开学习。师生各自分享了对自我组织与时间管理的看法。FOM大学的Leon老师引导学生梳理如何管理时间的方法,教授了从罗列任务清单到区分优先级的思维。在Leon老师的带领下中德师生以路线规划为例,讨论了影响效率实现的因素以及高效所带来的“双刃”影响。随即,师生围绕德国游学期间的时间管理畅所欲言,学生分享依据不同因素规划行程的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以拼图的方式体验团队高效协作的魅力。
在思想的激烈碰撞中,大家对自我组织与时间管理的认识不断深化,从最初的模糊概念变得愈发清晰、具体。从“每日计划贴”的清晰标注到手机备忘录里“周任务清单”的系统规划,让时间管理从抽象概念化为可触可感的行动指南,做到自我组织与时间管理的理念深植于师生心中。
在不同的表达与理解中,师生们认识到真正的高效,不是“做完所有事”,而是“做好该做的事”;成长的从容,源于对节奏的把握,更源于对自我的清晰认知。这股“规划风”,正为青春注入稳健的力量,成为师生手中的“成长利器”,帮助他们在异国忙碌的游学生活中保持从容,在多元任务中锚定方向。
艺术褶皱里的家国史:克虏伯庄园里的德国工业化足迹

图三

图四
午后的阳光为山林镀上一层暖金,游学团师生沿着蜿蜒山路前行,当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克虏伯庄园映入眼帘时,众人不禁驻足——这座矗立在山坡上的建筑,正是德国工业史上赫赫有名的克虏伯庄园。这座庄园承载着跨越三个世纪的历史记忆。

图五
据悉克虏伯庄园自19世纪初建成以来,见证了克虏伯家族从钢铁作坊起家,逐步发展为欧洲工业巨头的全过程,更与德国从分裂到统一、从农业国跃升为工业强国的历史轨迹紧密交织,成为研究德国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实物载体,历史价值不可估量。

图六

图七

图八
庄园内的艺术品更是一部立体的家族史与国家史。前厅悬挂的克虏伯家族肖像系列,从初代创业者的坚毅身影,到二战后家族成员的反思面容,画笔勾勒出的不仅是人物风貌,更是一个工业家族在时代浪潮中的抉择与蜕变。FOM大学的张子凡老师介绍:“克虏伯家族的每一次技术突破,都与德国工业的升级同频共振。从铁路钢轨到军工产品,他们的生产线曾直接影响欧洲的工业格局。”
离开庄园时,夕阳为新古典主义的廊柱投下修长阴影。这场探访让抽象的德国工业史变得可触可感——庄园的一砖一瓦,都在诉说着工业化浪潮中,家族与国家命运的紧密相连。
绿林深处的时光切片:鲁尔河畔的漫步闲思

图九
离开克虏伯庄园,循着草木的清香走向鲁尔河畔,午后的阳光穿过层层叠叠的枝叶,鲁尔河映照着天空的湛蓝与云朵的悠然,也倒映着远处若隐若现的厂房轮廓——那是德国工业化留下的印记,与克虏伯庄园的历史遥相呼应。
回望暮色中的克虏伯庄园,鲁尔河畔的所见所感愈发清晰。此刻河面的平静,仿佛在无声地提醒:技术的进步、工业的腾飞,终究要以守护和平为底色,才能真正惠及人类。真正的家族传承,是勇担社会责任,在历史长河中锚定价值坐标,以行动回应时代命题。而这份从历史深处汲取的启示,正是游学途中最珍贵的收获。

图十

图十一
告别克虏伯庄园,游学团师生漫步埃森Werde的街头,一场与城市肌理的亲密对话就此展开。脚下的石板路被岁月打磨得温润如玉,阳光洒在路面上,折射出细碎的光芒,两旁的老建筑错落有致,红砖墙爬满了绿色藤蔓,偶尔有几朵小花从缝隙中探出头来,为这座古老的城市增添了几分生机。
师生们一边漫步,一边交流着所见所感。这里的每一座建筑、每一条街道都充满了故事,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这座城市不仅让师生们领略了历史韵味,更明白了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对传统的尊重与传承。

图十二

图十三
从课堂研讨中学习自我组织与时间管理,到克虏伯庄园体现的家族和国家工业化进程,再到鲁尔河畔的漫步闲思。这一日的游学如同一幅展开的长卷:前半卷绘着高效管理的智慧微光,后半卷写满历史与自然的厚重回响。当暮色为行程盖上温柔的邮戳,32道身影被夕阳拓印在归途——那是跨越疆域与认知的成长勋章,对世界的好奇正沿着记忆的藤蔓悄悄攀爬。
学生感悟
在我的经历中坐飞机的次数有很多,但这次踏上飞机的心情真的很不一样,今天是埃森游学的一天,充实又难忘。上午的自我组织与时间管理研讨会,德国式的严谨逻辑,拆解高效密码,让“规划”有了新思考。午后在FOM大学老师的带领下远足,探访克虏伯庄园与埃森Werden,历史韵味与自然静谧交融。古老建筑、蜿蜒小径,拓宽视野的同时,也让我在人文与自然里,寻得理论与实践的平衡,收获满溢~
—淬炼.国际商学院 太行书院 张宏伟
德国游学的时光里,理论与烟火悄然和鸣。上午,“自我组织与时间管理”研讨会如窗,让时间从流沙凝为可握的拼图。午后随子凡老师奔赴克虏伯庄园与埃森Werden:庄园砖石低语,拱券与窗棂藏着往昔“优先级”;埃森街巷如掌纹,新旧交融恰似“紧急”与“重要”的辩证。这一日,思维训练与空间探索共振:研讨会的“管理智慧”,解码建筑的布局、城市的脉络。暮色中恍然:自我管理是向内锚定,如别墅筑基;时间规划是向外生长,似城藤蔓延。理论与烟火交织,终让“秩序”从思维落进建筑呼吸、城市脉搏,成了成长最生动的注脚。
—淬炼.国际商学院 箕城书院 张紫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