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国际文化交流节——品读·我最爱的世界名著

发布时间:2023-06-04    浏览次数:    来源:

为助力我校“首届国际文化交流节”,营造校园读书氛围。6月1日创意写作学院联合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在爱心湖旁的凉亭内开展“我最爱的世界名著”读书分享会。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尚美丽老师和杨珊珊老师,创意写作学院张敦、李先锋、白海飞、李柳杨、冯泽老师,以及十多位文学爱好者参与了此次活动。

国际文化交流节——品读·我最爱的世界名著

活动开始,李柳杨老师首先向大家推荐。她说,我们应该博览群书,看各种各样的书,她给大家推荐的是一本社科类的书籍,弗雷泽的《金枝》。《金枝》是研究巫术与原始习俗的著作。该书研究了原始宗教、神话、巫术、仪式和原始人的心理,从中考察原始人的个体主观活动,寻找宗教的源头。弗雷泽提出人类思想进化的一般发展过程图式:巫术阶段――宗教阶段――科学阶段。弗雷泽运用历史比较研究方法,系统整理了世界各民族原始信仰的资料,建立了一整套严整的体系。书中有很多神秘有趣的故事,比如“金枝”的故事,讲述了逃奴在杀死前任祭司之前,为什么要折取一截被称为“金枝”的树枝。读这样的书,能帮助我们打开想象力,获得独特的体验。

应六一儿童节的背景,冯泽老师推荐的书是《米格尔街》。冯老师说《米格尔街》是一本从小孩子的视角看大人故事的短篇小说集。他之前在写小说时,喜欢堆砌一些强偶然性的情节,这样反而使故事失真。《米格尔街》给他做了示范,即使是一个简单的故事,把一个情节写好,小说也可以很有味道。第一篇小说《鲍嘉》,写的只是鲍嘉三次回到米格尔街的故事,写了三次,回来三次,三次都有变化。最后一篇小说《告别米格尔街》,只写离开米格尔街的故事,两次离开,“我”就长大了。冯泽老师还推荐了白老师推荐给他的《你一生的故事》。《你一生的故事》是从大人写小孩的故事。他很喜欢书中借用的费尔马最少时间律的隐喻,这使他想到,他之前写小说只是追求小说表面的因果联系,或许小说也应该像光一样,有它的目的。小说不只是因果关系的组合,在创作时,应该挑战自己,把应然写成偶然,把偶然写成必。

国际文化交流节——品读·我最爱的世界名著

李柳杨老师对冯泽老师的分享做了补充,他说《米格尔街》的作者奈保尔身份很特殊,他是英国印度裔作家,所以他小说中的人物时刻有种存在焦虑,她认为《米格尔街》是奈保尔最纯粹的作品。

白海飞老师接过话筒说,他很喜欢《你一生的故事》,补充了自己对于这本书主题的认识。白海飞说,这本书的语言很轻盈,这本书不只是科幻作品,更多的是在表达,或是在温柔地和女儿商量,妈妈因为研究外星语言,预知到女儿将会降临,她可不可以把女儿生下来。小说中有这样一段内容:

“我从前听一个喜剧演员说过一个笑话:我拿不准是不是该要孩子。一个朋友有孩子,于是我问她:‘如果我有了孩子,可他们长大后,会不会生活中遇到什么不幸都怪罪我?’那个朋友大笑起来,‘会不会?别天真了你。’”

白老师认为,这部分内容,最接近作者想在小说中言说的核心。

接下来白老师拿出了他推荐的两本书,纳博科夫的《微暗的火》和沃勒的《廊桥遗梦》。白老师说,《微暗的火》看上去是一本关于诗歌的书,前言、长诗、评注、索引,但我们都知道小说的内核是虚构,纳博科夫虚构了一位诗人,又虚构了一位为这首诗做评注的人。而诗的内容,则是作者虚构的这位作者的故事。

白老师认为,阅读这种看上去不像小说的小说,可以进一步丰富大家对小说或者虚构的认识和对讲述故事形式的见识。

在谈到《廊桥遗梦》时,白老师说,这部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的结局,生不能同寝死亦同穴,这种决绝、凄美,甚至悲壮,类似于梁祝化蝶、尾生抱柱等我们的民间传说故事,现代小说里,很少有这样的故事了。另外白老师认为,这部小说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中的女主人公最终在自己的遗言里,向自己的子女坦白了自己一段羞于启齿的过往,这个处理,看似有些冒犯,但恰恰是这一设计,打开了小说的艺术格局。

国际文化交流节——品读·我最爱的世界名著

接下来,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的杨珊珊老师也从他们的角度,分享了对文学名著看法,展示了更多阅读的空间。杨老师说,今天是国际交流相关活动中,交流感最强的一次,听大家分享自己读过世界名著她收获很多。她想起自己读《简·爱》时的感受,在第一次读到这本书时还很小,看不懂简悲惨的故事,但庆幸简的结局,简最终和所爱的人在一起。后来,经过时间的力量,她越来越被简·爱柔韧、坚强的生命力量折服,她说我们也应像简一样,源源不断地从各种环境中,汲取力量,破除万难。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的尚美丽处长说,她曾经看过电影《杀死一只知更鸟》,因为电影,看了同名小说。一个平凡善良的白人律师,能不顾外界、他人对自己的非议,为一位黑人辩护,她很感动。正义无关舆论、肤色,个人勇气捍卫的正义,守护了我们的尊严。小说给她的触动很大,让她看到了潜藏在我们人性里温暖、深沉的力量。

李先锋老师推荐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罪与罚》。这是他认为他书架里,符合世界名著标准的书。经过时间检验的名著。曾经,19世纪是小说的时代。而陀思妥耶夫斯基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作家之一,陀思妥耶夫斯基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出身平民,他更关注那些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罪与罚》是一本犯罪心理小说,这本翻译成中文四十多万字的书,讲述了发生在12天内的事。穷大学生 拉斯科尔尼科夫 杀死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太阿廖娜。他杀人并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试验“超人理论”。整个小说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倾注了作家对于宗教归宿问题的思考。

国际文化交流节——品读·我最爱的世界名著

《罪与罚》不同于以往的单声部小说,苏联学者巴赫金提出了“复调小说”的概念。这个概念听上去复杂,其实很简单,就是通过主要人物之间以及作者和人物之间,人物自我(内心独白)等多声部对话,呈现出诸多不同的思想碰撞。因此,阅读的时候,有种众声喧哗的感觉。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说过,他的《罪与罚》是“一次犯罪活动的心理报告”。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于小说人物心灵世界的挖掘,堪比弗洛伊德的心理研究。大家为李老师细致专业的分享送上掌声。

张东旭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本书,一本是《我打电话的地方》,另一本是《耻》。

张老师先向大家展示《我打电话的地方》,一本厚厚的,黑色封面的书,他说,这是他钟爱的美国作家雷蒙德·卡佛的短篇小说集,是“99读书人短经典”系列中最厚的一本。很久以前,卡佛的书在中国还未畅销,他在朋友处借的一本《美国短篇小说选》,读完后,向朋友说最喜欢其中那篇《家门口就有这么多的水》,看作家简介,是个不熟悉的美国女作家。朋友多识,告诉他,这篇小说的作家简介印错了,不是这位女作家,而是雷蒙德·卡佛,一位美国的男作家。他记住卡佛的名字,在网上搜索,找到一本多年前出版的小说集,无法买到,幸而在豆瓣网发现了“卡佛小组”,有个叫小二的翻译家,会把自己翻译的卡佛小说贴到小组里,他每篇都读了,非常喜欢。后来,卡佛的书一本接一本地出版了,成了炙手可热的美国作家。卡佛的写作始终聚焦于美国的普通民众,尤其是生活穷困的蓝领阶层,小说风格简约、冷峻,有种难以言说的诗意。他被视为极简主义的代表作家之一,但他本人并不认可。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卡佛小说的极简结构,是他的编辑删减的结果,卡佛本人一直将契诃夫视为偶像作家,极简风格并非其努力的方向。所以,卡佛的部分小说有两个版本,一个是经编辑删减的版本,另一个是他自己认可的“原版”。从《家门口就有这么多的水》和《好事一小件》这两篇作品看,《我打电话的地方》这本书应该是以“原版”为主。相较卡佛其他版本的小说集,这本书收录的小说篇目最多,值得收藏。

接着,张老师向大家介绍《耻》。这是南非著名作家库切的代表作,也是张老师心目中最钟爱的长篇小说之一。《耻》这部小说故事来源于当年南非社会频繁发生的强奸案,库切不愧为大作家,他从诸多类似的社会事件中提炼出“越界”的主题。是的,人与人关系的“越界”,就是《耻》的主题。这个故事非常精彩,张老师是一口气读完的,他表示,应该不会有人在读前几页时停下来。他非常喜欢库切的文风,字里行间充满了难以言说的不满和愤怒。库切表现出生活的荒诞,也塑造了一个“不完美”的主人公的形象。对阅读经验尚浅的同学来说,这个故事可能会显得“冲击力”太强,但其所能引发的思考,会让你久久无法平静。

活动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大家沉浸在被打开的各种的文学空间,流连忘返。在夏日的微风中,本次国际文化交流节,我最爱的世界名著读书分享,顺利结束。

地址: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学院路8号

电话:0354-5507813/0354-5503993 邮编:030800 晋ICP备10201225 晋公网安备 14072602000154